6月23日下午,我校在行政管理中心3301会议室召开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各系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各系教学秘书、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全体人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庆庆副院长主持。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布置与安排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以及解读《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讨论稿)。
会议伊始,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廖军兰首先强调要做好期末课程考试安排,加强学生诚信教育,避免考试舞弊现象的出现,她要求监督监考教师按时到岗,提前检查试卷是否与考试科目一致,毕业班学生的补考成绩及时上报教务处,各系对申请缓考的学生须严格把关,她指出做好考试管理工作是学期末的工作重点,要切实避免疏忽、失误。
随后,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副处长杨杰夫就制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进行详细解读。他指出,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有:整体优化,传承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实践,强化能力;深化改革,创新驱力。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按照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位一体的规格,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构建由人生课程、专业基础和拓展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最后,杨庆庆副院长对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作重要指示。她指出: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可适应增加170-175分,新增加的学分可向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倾斜。她指出,学校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引入慕课课程,利用慕课提高教学效率。她强调要对课程加以整合、优化,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
这次会议的召开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信息,对学校转型发展在教育改革尤其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