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独立学院教师发展路径,厘清转型发展思路,凝聚转型发展共识,共同促进教师成长,7月2日上午在3301会议室召开2015年教师发展论坛暨高校转型发展学术研讨会,共同研讨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的教师发展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世中,副院长刘林海,教务与科研管理处负责人、各系教学负责人、教研室主任、论文作者以及学院教师代表等人员参加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刘林海副院长主持。
周世中院长结合近期参加的第一届全国民办高校校长培训班,就目前对转设成功的独立学院考察的感受,和教师们分享了他对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认识,提出了如何抓住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参与到学院的转型发展中,加强对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和实践,坚持“动脑筋,多实践”的原则,落实转型发展的思路和改革。
本次研讨会分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与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高校综合发展四个专题。杨远义、蒙晓伟、肖立章3位老师分别从跨专业选课、导师制和应用技术三方面提出如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刘林海副院长作为点评人,肯定了3位老师的研究,指出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探讨将是我们推进专业建设的重要渠道。随后周德胜、林庆南、赵巧艳、谭子龙4位老师分别从思政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旅游地理学、新闻传媒课程分享了他们的课程教学和改革观点。何玲副教授认为几位老师紧紧抓住高校转型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深刻剖析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接着梁业梅、吴方、周春晓、黄小玲4位老师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管理学专业教师、政治辅导员和教育生态学理论出发,分享了他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心得与体会。彭润华副教授认为几位作者均能结合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背景,从不同角度看待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进而结合教育理论、学科背景、个人经历等提出比较契合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最后李明阳、张馨月2位老师分别从波特五力模型理论和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两方面,探讨了学院综合发展问题。颜小华教授认为二者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实操经验和内涵,两篇文章从新的理论和路径分析了当前高校转型背景下如何提升学院竞争力,如何通过产教融合促进多样化办学模式,对当前学院的综合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次研讨会结束时,刘林海副院长对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他首先肯定了会议研讨内容对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学科专业设置、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教材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改革、教学管理内部治理等7个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工作思路,引导教师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共同推进学院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