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教育与音乐学院提出开展“全员课程思政”活动,即各门专业课程都要有机的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切实做到教书育人。
9月18日下午,学院组织全体专任教师,分教研室开展课程思政座谈研讨活动。研讨会分两个会场,教育类专业一个会场,音乐舞蹈类专业教师一个会场。会前就通知各位老师提前对自己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的做法进行归纳,并思考如何通过课程或课程群,开展系列化的课程思政活动并思考这项工作的成果呈现形式。
会议现场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老师认为,可以考虑建设团队,把声乐老师、钢琴老师、伴奏老师、理论老师整合起来,对于一些经典红色音乐作品,从不同老师教学的角度去解读和演绎,促进学生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专业提升的过程中得到思想境界的提高。
也有老师提出,可以按时段来组合思想性比较强的作品,比如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或者可以再细化一点,按照历史的线索来教授作品,同事感受我们党的历史,增强我们爱国爱党的真挚感情。
还有老师觉得,思政教育还是要潜移默化,也不是要特别的突兀,我们平时给学生布置的一些作品和上课时使用的一些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选择和教学来达到育德育人的作用,老师要去启发学生,比如今天是“九一八”,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与此有关的作品,引导学生不忘历史,缅怀先烈。还有一些作品是倡导环保、保护大自然的主题,这正好符合目前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给学生技能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好的品质。
在研讨会上,有的建议可以把相关作品串起来,做成剧目,或者通过考试和技能大赛作为导向,来加强这方面作品的思想教育作用。也有建议通过中外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会议期间老师们纷纷发言,也出现了观点的争论,现场比较热烈。
通过这次研讨,未必能形成很好是思路,但强化了育人意识,推动了全体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进一步开展的探索,逐渐的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