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上7点,我院彭超院长在至善讲堂举办了一场《桂林童谣的音乐艺术教育价值研究》的讲座,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彭院长从背景简介、应用分析、教育价值三个方面详细的分析了讲座主题。首先,彭院长为大家讲解了童谣以及桂林童谣的概述,亲自为我们演唱了桂林当地流传已久的童谣,并且耐心为我们解释了每首童谣的意思以及故事,加深了同学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随后彭院长又以桂林“新童谣”《月亮巴巴》为例,从选材特点、旋律发展特点、织体结构安排等三方面向我们阐述了童谣的音乐艺术情感和音乐艺术教育价值。《月亮巴巴》特别采用桂林渔鼓曲调元素作为音乐创作的主线,更体现了桂林渔鼓曲调特性。作曲家在运用桂林渔鼓的音乐元素贯穿全曲的同时,又采用了开放终止的个性化音响来发展全曲。
讲座最后,彭院长结合当今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他强调,在未来的任教过程中,不仅可以向幼儿教授社会历史流传已久的童谣,也可以自己创编童谣,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并且与同学们交流全国各地的童谣,交流各地的童谣异同。彭院长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指出,应本着“爱、善、美”的原则去教书育人,为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研究以及工作上指明了方向。
彭院长讲座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思想深邃、逻辑连贯,现场掌声频起,师生反应热烈。通过聆听讲座,师生们对桂林童谣的音乐艺术价值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图1:彭超院长做主题讲座

图2: 学前教育学生在院长指导下唱桂林童谣